粉色头发女孩遭遇网暴媒体如何报道|事件复盘
发布时间:2024-09-24 浏览次数:

  

粉色头发女孩遭遇网暴媒体如何报道|事件复盘

  Q14:如何平衡新闻伦理★■,让受访者感受到我们是想要帮助报道他们所遇到的困难◆★,而不是对他们造成打扰?

  当时跟编辑聊,我个人觉得除了以很惋惜的姿态说郑灵华是多么好的人,因为网暴离开了,更好的是直面网暴这个议题。网暴的潮水会随机攻击每一个人,不会因为某个人是好是坏来评判,是非理性的,会随意施展它的暴力。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既然能够采到网暴者和被网暴者双方,就想去寻找网暴是为什么而起的★◆,就像“杭州土匪”和郑灵华之间最开始并没有那么强的冲突■■★,仇恨和误解是一点点增长的。想探究网暴背后的起源和发展,也在评论区看到了有人会被误伤。

  北青深一度李一鸣◆■★◆■:说服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尤其像发型师、网暴者这两块。发型师当时是联系到了理发店◆■■◆◆,因为郑灵华在小红书上帮理发师推广过,有他的微信能直接加■◆★◆■,加完之后对方还挺接受的。网暴者是给他发了 B 站私信之后★■★■★,他主动想讲,可能是想澄清自己的所作所为■◆◆★◆,他那时候也遇到了很多困扰。

  2023年1月23日,因染粉色头发而遭网暴的女孩“鸡蛋姬◆★■★★■”郑灵华去世,她在大年初二因为抑郁症结束了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

  在整个事件中■★■■,北青深一度是唯一一家采访报道网暴者的媒体。2023年2月23日★■,通过采访网暴者“杭州土匪”★★◆■,报道网暴者最后也被网暴反噬的过程,让读者了解网暴者网暴的心理动机■■◆■★◆。并且通过采访郑灵华的好友,呈现郑灵华被网暴后的生活,和网暴对郑灵华的巨大影响——网暴让郑灵华陷入自证清白的怪圈,她患上抑郁症,最后自杀身亡。

  舆论的第三次爆发是发布郑灵华离世的消息的时候。2023年2月19日,郑灵华相识的朋友发布微博表示郑灵华已于1月23日离世。“郑灵华”微信整体指数日环比增长527449.75%,先于媒体集中报道。2023年2月20日,钱江晚报报道郑灵华离世。澎湃新闻通过郑灵华生前师友的回忆亦报道了郑灵华离世的消息。

  北青深一度李一鸣:报选题的时候没说什么,想着快点做。我第一天晚上在群里转完链接,编辑就来和我商量★◆◆■◆★,如果这个提过了,咱们一块做可以怎么做◆■◆■■◆,最好是能找到网暴者这一方★■★■,当天就铺开去找人采,有什么进展随时说◆◆◆★★■。主要是确定角度,是在写稿前跟编辑定下来的■◆■★,因为编辑去年也做过网暴选题◆★■■★★。我觉得如果是我自己去找人■★★◆◆,可能还是沿着逝者角度再往下走了■★,可能直到写稿、整理材料的时候才能想到不一样的角度。还有结构的处理上■■◆★◆■,我刚写完的时候没有做比较详细的复盘◆■★◆■◆,直接从网暴角度切入了,初稿呈现没有很全面,之后编辑有帮忙改结构,补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在郑灵华事件的报道后,也引起了人们对于网络暴力问题和粉色头发遭歧视与偏见问题的关注★■◆。7月28日★■★★■◆,在三篇主要报道发布后,★■◆◆“网络暴力”微信指数达到48276,“粉色头发”微信指数达到79750■◆★◆。

  2022年7月13日,留着一头粉色长发的郑灵华在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后,将消息告诉给躺在病床上的爷爷■◆★★◆,并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分享■■。郑灵华本意是记录祖孙之间的温情与感动■◆■★◆◆,但她的照片却被盗用★■■■◆◆,并遭到网暴,被安上许多“莫须有★★◆◆”的标签◆■◆◆★◆。她于第一时间收集证据★■■■,求助专业律师和媒体,然而事件发展依旧不可控,网络暴力汹涌如潮水,在一次次涨潮与退潮中冲击、吞没着其所能触及的每一个人。

  2022年9月21日◆◆★◆■,环球人物发表,让郑灵华重回公众视线,对郑灵华整体事件起落进行梳理◆◆◆★,并关联到了其他恶性网暴事件,以★◆◆■◆■“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那个‘被选中的人★■★◆’■★★■◆”为落点,呼吁社会对网络暴力的整体关注。

  在郑灵华因被网暴自杀身亡后■★■◆,2023年2月21日,最早报道郑灵华被网暴的记者耿学清以记者手记的方式对郑灵华进行悼念,在中讲述了自己在采访后与郑灵华成为好友■★,郑灵华展现出的积极开朗的性格和努力生活的态度、艰难地维权和积极抗抑郁的历程■★◆■,让读者看到新闻背后的人,也推动人们关注这起网暴事件。

  微博话题详情显示,由钱江晚报主持的微博话题#染粉色头发被网暴患抑郁的女孩走了#截至2023年3月10日阅读次数已达到4174.2万,参与媒体达到41家,其中包括红星新闻、环球时报等。线日微博话题#染粉色头发被网暴患抑郁的女孩走了# 图源微博

  1.事实层面:媒体着重对于事件本身进行报道,还原事件核心部分:网暴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郑灵华的维权经过和结果并强调过程中维权的困难■◆■★★★;网暴给郑灵华的心理带来的创伤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郑灵华的过往生活及求学经历◆■◆★◆;郑灵华本人的回应等。

  当日,“郑灵华”微信指数达到181052038。同时,“网络暴力”及“粉色头发”的微信指数也有显著上升,分别达到了241661和2308611。同日,郑灵华相关话题“那个因染粉色头发被网暴的杭州女孩走了「她和抑郁症抗争半年多」■★★◆,哪些信息值得关注?”登上知乎热榜,引发68万左右的讨论度。微博当日“郑灵华”线日■★◆★★◆“郑灵华”★★★“网络暴力”★■“粉色头发”的微信指数趋势 图源微信

  2.法律层面◆■:以“郑灵华遭遇网暴”作为切入点◆◆■★★,从专家角度分析对该事件或类似事件看法,如普通人面对网暴时的维权困境◆■★★◆,以及提供关于如何制止网络暴力的建议。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化网络生态治理★◆◆★■★”★★★。

  在郑灵华因被网暴自杀身亡后★◆■,2023年2月22日,南风窗以★◆■■★★“造黄谣”的报道角度切入,视角独特犀利。文章以郑灵华为切入点★◆★■◆◆,分析为什么黄谣能持续对女性造成伤害,人们造他人黄谣时的心理动机和个体在谣言面前能采取的态度和行动,并分享作者个人反对谣言的经历,有一定解困价值。

  2022年7月27日■■◆◆★,中国青年报及旗下深度报道品牌“冰点周刊”发布了关于郑灵华的两篇报道。郑灵华登上微博热搜,引起了公众对该事件的大面积关注■■■■。中青报采访了郑灵华本人★■■,报道了关于郑灵华遭遇网暴的起因、维权经过以及郑灵华本人的想法,让公众对这位无辜被卷入网暴的女孩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北青深一度李一鸣:第一次主要采访在这个过程中★■■★★,◆★★■“杭州土匪”遭遇了什么。比如好多私信去攻击他,他对这个事情的态度,到底觉得自己有没有网暴,是不是觉得愧疚,对郑灵华的去世怎么看怎么想。大面上的东西都采到了,再给他打电话★◆■◆◆★,看看能不能聊得更透一点,比如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他之前也这样做过吗★◆?他之前用什么样的网络平台?在网上发表评论在他的生活中占多大的比重?想梳理出他的一种行为逻辑■★■,但发现只能在这个事情上再去细问。补充的东西没有很多■◆,最多添进去几条直接引语。

  我们希望尽可能地发现网暴链条的节点:受害者◆★◆★◆■、网暴者、旁观者◆◆■◆、平台方面,包括她的律师以及帮助她的一些人,还有她独自维权的过程◆◆。灵华很固执地想得到一个道歉,去追求程序正义,直面网暴者也是她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其实也是不被家里人所理解的,她在孤军奋战的时候会受很大的伤害。一些朋友也在劝她不要再跟这些网暴者对质★■★★★◆,但她一直在坚持用自己的这种方式去维护权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网暴的人。我们更多地想去记录这样的过程。

  钱江晚报潘璐:编辑就是和我一起去采访的记者老师,她的在场帮助我拓宽了采访思路。在成稿过程中,我们不断沟通,稿子的维度是事先交流好的。本来的结尾还是落在了灵华写下的遗嘱,编辑老师改成了对灵华从前照片的描述。灵华当时给我们看照片是挺悲伤的,因为当时的她已经不会再穿红色裙子,她非常怀念还染着粉头发,穿红裙子的自己。编辑老师想把结尾落在曾经的明媚鲜亮的她身上。

  钱江晚报潘璐◆◆■:会◆■★★◆★。其实也是在这次采访之后给我的一个警醒吧。后续我跟同事思考◆■◆★,我们作为内容的发布者,我们是不是也有这种义务对内容的评论区去进行审核?我们公众号的受众更多偏向于本地的中年人,这些用户和年轻人对这种网络的暴露程度其实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其实很难共情◆★◆◆■,我们也不意外地看到了一些并不好听的评论◆◆★★,比如说为什么要这么在意互联网上的声音■★★,比如说年轻人的心理承受怎么这么差。我们也看到了这些评论,在后台我们是会筛选的,这样的评论我们会选择删掉★■■◆■■。

  郑灵华饱受网暴侵扰◆■,患上抑郁症,但她依然选择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与网暴者斗争。2022年7月26日,郑灵华在个人微博、小红书账号上发布律师函,要求网络平台停止对她的侵权行为■■★◆■,下架、删除相关视频和照片★◆,开始她的维权之路■◆◆◆。

  在照顾采访对象情绪的同时,真实★■★◆、中立和理性是我们要坚持的。事后整理采访内容、进行求证的时候,也需要去对文稿内容进行取舍■■★◆◆★。可能因为聊得比较久,话题渐渐偏向日常,在我们倾听的过程中,她也会慢慢放下戒备★■■◆,讲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关于网络暴力的新闻,引发了一阵的舆论后,现实层面能否有所改变■◆★★◆■?我们看到其实在这期间中又发生了很多恶性网络暴力事件,对灵华在遭受网络暴力之后产生的心理创伤非常无力★◆★。抑郁症从医学的角度来讲★■■,你只能通过药物去辅助◆★,只能通过心理治疗去给予积极暗示◆◆◆。她后来在华师大的阶段■◆★,也在努力地尝试自救◆◆■★,但最后没有办法。有的时候确实会感觉有点无力吧,但是我觉得对于这种事件,我们作为媒体去多一些关注,去多一些报道,就总归是好的。

  钱江晚报潘璐■■★◆◆:当天六点采访完后,跟我的记者老师回到了办公室思考稿件的维度。那天采完我是有点懵的,巨大的信息量(近10w字的录音转写文档)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直面网暴者这些标签在当时就已经确立下来了■◆★★■◆。定了小标题、有了维度之后,我们再根据小标题去筛选、串联事件,最后筛选素材也是比较快的。

  2022年7月28日,红星新闻发表评论,对郑灵华积极维权的行为表示支持,指出郑灵华受到网暴是一场无妄之灾◆★◆■◆,同时对相关涉事平台提出主动作为的建议。作者在文中呼吁:“面对网暴,我们都要像郑灵华一样去战斗◆■★★。◆★”

  7月26日★◆★■★■,郑灵华通过“鸡蛋姬”微博账号发布了律师函,要求各网络平台立即下架、删除相关视频和图片◆■★。

  钱江晚报潘璐◆◆★★■:采访那天灵华提到了她的代理律师、学妹和高中好友◆■■★,像小唯就是灵华通过互联网认识的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也在现实中见面了。另外两位高中闺蜜,其实一位为她介绍了最初建议她马上固定证据的律师,这两位是她一直以来的好朋友,不管在前期的校园纷争也好■★◆◆,后期的网络暴力也好,这两个朋友一直都在不断帮助她。合唱团是灵华在大学校园里比较快乐的一个部分,也是她兴趣所在,所以我们后来也找了一位她在合唱团的学妹。律师其实之前就已经联系上了◆★■,但那段时间律师可能非常繁忙,当时是直接给了我一个之前回应其他媒体的Word文档。

  和采访对象聊的时候,某个词可能就是她自己经历过的一个节点,她会展开叙述。在这个过程当中,会碰到很多新的角度。灵华是互联网原住民◆■★,她从小就接触到网络■★■■。在大面积的网络侵害袭来之前,她乐于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私人的★◆★■、个人性的东西。也在二次元网络社群里有一批很好的朋友。小唯和她也是通过社团认识的,她们已经是将近十几年的网友了。她一开始对互联网是有一种信赖感的◆■,通过互联网去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她看来网络里的人设并不是坏东西■■◆★★◆,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当时互联网其实呈现给了她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她也愿意通过各种平台上去展现自己,或者说记录自己★★◆◆。当网络暴力迅速◆◆■、大面积进来的时候★◆◆,对她来讲破坏性是非常大的■★。可能70后■★、80后没法理解★★■,但对90后、00后来说■★■,互联网和现实中的两个自己是伴生出现的■★★,网络语言暴力落到现实中同样刺耳■◆★★★。

  钱江晚报潘璐:最先发布小红书的小唯不太愿意跟媒体接触★■,她讲到有的报道其实对灵华造成过二次伤害■■,所以当时我向灵华的两位高中朋求证这个消息。我们并没有跟她父亲建立联系■★★,在这个节点去联系她的亲人,感觉也并不恰当。

  两会期间,有20余名代表委员就整治网络暴力,营造良好网络生态提出建议■★、提案,或通过媒体报道发声。

  当时在我们在线下看到她的时候,她其实是比较有倾诉欲的,可能跟她的性格有关系,她本身是比较喜欢分享★◆、吐露自己情绪,乐意跟我们讲自己的一些故事,包括她在网络暴力前经历了一场从现实蔓延到网络上,在朋友圈进行的骂战。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让郑灵华始料未及★◆◆:这张照片被无良营销号盗用作广告引流■★,一些网友也因为她的粉色头发而展开人身攻击◆★★■◆,使用■★◆★◆“”“不正经■■■■★■”等词对郑灵华进行侮辱,甚至捏造黄谣■★★■。

  北青深一度李一鸣:我最开始想的标题是网暴的潮水并未因粉色的消失而停止。最后标题是编辑起的,更能够体现出我们不太一样的角度■★◆:网暴还在持续进行◆■◆■◆★。结构最开始我直接从网暴者角度切入■★★■■★,之后写了三个小标,编辑调整了导语■◆◆◆◆■,又重新让我再补了一个小标,回溯一下整个事件的过程,提供更多的背景■◆◆,放在了第一个小节。

  找采访对象这一步其实是整个过程中最难的一步,我觉得这时候同理心就很重要。灵华当时一个人在对抗庞大的一群人■★◆◆■◆,在见面之前她其实也在微信上告诉我,每天的雅思课结束后,她还要在各个平台上处理海量信息■★★★◆。在没有见面的那几天晚上,我们晚上十二点,甚至一两点都还在聊★★■◆◆■,我讲了之前关注过哪些女性被造谣或遭遇网络暴力的选题,告诉她我们之前也在关注这一块内容。我们也很希望能和她一起看到维权成功的结果■◆★■◆★。

  大多数网暴者的账号我试过一个个去查■★★,就都查不到了,可能确实跟“杭州土匪◆★■◆★”说的那样◆★■◆■,全都是打一枪就跑,那些账号内容要么全都清空了★★■★,要不根本搜不着昵称 ID 了。我想如果只要能够有一点回复就继续磨,毕竟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增量来源。

  钱江晚报潘璐:网暴受害者维权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其实我们当时希望能和灵华建立长期的联系★■■■◆■。其次就是对于灵华的家庭我们涉及得比较少,她对互联网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依赖★◆■■■、她的个人选择,和她的家庭是有一定的关系★■。其实我会自责,后续应该更加关心灵华的精神状态,没能捕捉到她当时情绪上的异常。当时去看望她也没成功★■★,应该再争取一下的。

  钱江晚报潘璐:我自己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可能采访的本质就是一种冒犯,或者说是一种刺破◆◆■★。其实我一开始跟灵华交流的语气也是非常小心的,但当你线下见到她的时候,会发现她是一个很坚强的姑娘。当受访对象刚受过比较很大的心灵创伤◆★,处在情绪不稳定的阶段,你要怎么去采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过了一个月左右才去联系她的原因■★◆★◆。

  同天◆★■,法治日报发表文章★★■,采访三位专家学者以及一位短视频平台员工,从法律角度探讨网暴维权困难以及当下如何制止网络暴力再度发生的问题。

  北青深一度李一鸣◆★★■■★:联系不上就看他重不重要◆★◆★■◆。如果他是非常重要的人,比如我们也联系到郑灵华本人的发小,应该是比一般的同学会说更多东西的,我们一直在尝试突破■◆★■,但是最后对方也没接受采访★■◆★■。还想能不能通过她,再去问问郑灵华的家人◆◆■■◆,但她父亲一直不愿意。最后冰点出了那篇文章,明白确实采不到。

  7月23日,郑灵华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诊断为抑郁状态★■◆■◆。当晚,她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结束后,把粉色头发染回了黑色。

  2022年7月27日,中国青年报及冰点周刊对郑灵华的报道两篇报道激发了人们对于该事件的关注度★◆◆★。当天■◆■★,据微信指数■◆■■■★,“郑灵华”整体指数日环比上升124921891.30%,高达28732058人次◆■★,公众号为其主要增长来源。

  c.第三阶段:郑灵华自杀去世,媒体集中报道(2023.2.19-2023.3)

  2023年2月19日,时隔六个月后,网友◆◆★■■◆“熊猫控小唯”发布微博■★◆◆★:自己的朋友,那位曾因染粉色头发而被网暴的女孩“鸡蛋姬”郑灵华◆★★◆■■,在大年初二因为抑郁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石激起千层浪,公众对郑灵华的去世原因的探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由此★★★■,澎湃新闻、冰点周刊★■、南方都市报、南风窗、法治日报、北青深一度等媒体对郑灵华网暴维权■★■★、抑郁症等线日上午,钱江晚报发表★◆■★■◆,确认郑灵华已去世的消息,回顾郑灵华患抑郁症和直面网暴者的详细经过。

  钱江晚报潘璐:我在去年8月下旬采访完灵华的。我们那天从早上十点一直聊到了晚上六七点■★◆★■◆,那之后我其实是加了小唯■■★、灵华的高中闺蜜以及她合唱团学妹的微信。当时是2月19号下午三点多,先在同行群里看到小唯的小红书,我去看了小唯和灵华朋友的朋友圈,在朋友圈确认了这个噩耗★★★,所以我们是那天晚上出稿的。大致的内容实际上是已经写好的,我们其实一直在等待那之后的回访◆■◆★,希望能做一个长期的跟进◆★★★◆,但是这个消息太突然了,所以那天晚上其实也是整理之前的稿子,做些调整◆■★★◆★,内容也有取舍。

  一个月后◆■◆,凤凰深调对郑灵华的维权之路进行后续报道,在8月29日发表了深度报道,提到了郑灵华遭受网暴后努力恢复生活现状,但心理创伤严重◆◆★■,以及网络暴力取证难的问题,也首次报道了恶意弹幕发出者向郑灵华道歉。

  3月7日,网络暴力写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让人格尊严免遭网络暴力侵害★◆■★,坚决惩治网暴“按键伤人”。

  2月21日◆★◆■◆,南方都市报也对此事投来关注★★★◆,在同行报道基础上寻求专家建议,探讨防治网暴难题。五分钟后★◆◆★★,做出前期爆款文章的中青报记者作者耿学清以记者手记,纪念那位粉红色头发的女孩,回顾采访郑灵华的经历以及他眼中的郑灵华■■★★,并发布郑灵华的代理律师声明原文,尊重郑灵华本人不希望媒体再介入的遗嘱◆◆◆★★,展现了独特的人文关怀◆◆。

  当网络在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很多人呼吁需要立法■◆,需要实名制上网,但我们也会去思考■◆★★,现在网络暴力从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转变为了隐藏在各种缩写、表情下比较隐晦的方式,即使立法能够出台,效力如何依然值得商榷■■■★★■。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对人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改变?人在互联网下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形态?

  郑灵华决定起诉网暴者后,2022年7月27日“冰点周刊”最早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发布文章◆★。记者采访郑灵华本人,详细复盘了郑灵华被网暴的起因◆◆★★;事情发酵的过程,不断有人搬运她的视频账号;郑灵华和爷爷的相处经历,给爷爷送上硕士录取通知书并发布至小红书的过程◆■■★★;郑灵华的录取通知书被无良营销号盗用;网暴者对她网暴的过程和内容;网暴对郑灵华的影响和郑灵华维权的经历。采访扎实◆◆,内容详实,推动社会关注郑灵华维权◆◆。

  对此,深度训练营梳理出郑灵华遭遇网络暴力的事件及各大媒体介入的两条时间线★◆◆,通过分析主要媒体报道、舆论生发及事件关键的时间节点,试图厘清媒体在此次网络暴力事件中是何时关注并有所行动,以及报道此次事件的角度有哪些?我们可以从这起事件中学到哪些采写的方法◆★★■?对今后的媒体报道有哪些反思?我们对话两位报道此次事件的媒体记者,分别是北青深一度记者李一鸣和钱江晚报记者潘璐,希望总结相关事件报道的方法论,希冀潮水改变流动的方向■★■◆■。

  北青深一度李一鸣:就是到处找人◆★■■。在第一波郑灵华被网暴的时候★■◆,当时有编辑也关注过,对这个事有印象,对网暴者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杭州土匪”,但感觉不太可能联系上这个人◆◆◆。如果能联系上他,会是一个很大的增量,当时跟实习生们一块分头去各个平台上去找人★◆,去找他的同学◆■、朋友或者老师,能找到谁就找谁,没想到能联系上。

  钱江晚报潘璐:第一次知道这个事情应该是她上热搜的时候■■■★■★。灵华遭受到网络暴力是在7月下旬★★■◆,当时她是通过朋友联系了律师。律师给她的建议是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有助于更好地维权。她最早联系的是杭州本地的媒体★◆◆■■★,但当时并没有形成后来的舆论效应■★◆,没有引起太大范围的关注。我记得是7月23号舆论开始发酵,她联系了中青报冰点的记者,7月27号★◆◆■,冰点周刊出来了,影响力比较大,最后形成了全网的效应,染粉色头发被网暴的话题上了热搜。我记得那篇文章里提到媒体的采访可能对她已经产生了二次伤害,我们就想等等会不会好一点,等她心理状态好转一点,能够跟我们聊一聊这个事情。所以等了大半个月★◆,我是8月15号在微博和小红书去私信了灵华,询问她能否进行线■★★◆◆:有预期要几天出稿吗?

  总之■★■★◆,舆论在郑灵华维权初期热度渐升,在其去世后推至顶峰。媒体主要报道起到了正向作用,但网暴难以遏制,对郑灵华的伤害不止本人,也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伤痕。

  当日晚上9点半,在郑灵华到九溪徒步回到家时★★■■,她发现自己发布的小红书★★◆■■“笔记”已经有6万多个(条)点赞和评论。

  2022年9月21日,环球人物发布报道,在最初曝光后的两个月,较为全面地对郑灵华遭受网暴前后的生活及维权努力做了报道。当天的微信指数环比增长35012.30%。

  7月15日,郑灵华以“维权001#”为标题在小红书平台上维权抗争。但事件发展逐渐变得不可控:有网友指责郑灵华“吃人血馒头”、“拿自己爷爷炒作”■◆■◆,说■★■■◆◆“老爷子走慢了■◆★★”。他们放大到群体攻击■■■★★◆,主要针对染发和师范生★◆★■、艺术生的身份提出批评和谩骂◆◆■◆,称师范生、艺术生■★◆“不学好”◆◆“不配当老师”“国家该取消艺术生”“染发的都不是好人”。

  在随后的7月28日及7月29日,整体指数依然维持较高的水平,分别显示为21837454及21140350。7月28日★◆,红星新闻发表,支持郑灵华在遭遇网暴后积极维权的行动。

  7月16日凌晨开始★★■◆★★,郑灵华没再出门◆★,在凤凰深调采访中她说自己睡不着觉★★◆,也不想吃饭,只看着■◆◆★■★“手机屏幕亮了、又熄灭◆■★◆。■★◆★”同时,她积极寻找法律援助与心理咨询。

  2月23日,北青深一度在采访到了曾参与网暴郑灵华的“杭州土匪”◆■,以网暴者的视角来看网暴的经过。网暴没有因一个个生命逝去而终止★★■◆◆,如潮水般冲击着每一个人★★◆;曾参与网暴的施暴者“杭州土匪”遭到了网暴反噬◆◆■■■,成为受害者。

  2022年7月13日下午4点半,郑灵华收到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为与至亲分享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她拍摄了相关照片及视频,并在下午5点和晚上9点半左右,把照片和与爷爷短暂相聚的视频以及爷爷年轻时的照片剪辑的Vlog,分别上传在不同的社交网站上。

  但是,历经长达半年的维权之后,郑灵华还是因抑郁症在2023年1月23日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23岁◆★◆★。

  7月21日■◆◆◆,浙江楷立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金晓航注意到了杭州都市快报关于郑灵华事件的报道,并免费为其代理★■◆■★。作为目前所知的第一家报道媒体,杭州都市快报属地方市级纸媒,并未引起大范围的关注◆■◆◆◆。

  钱江晚报潘璐:我们去寻找采访对象★■★■◆,希望能跟她聊,我们是有一定诉求的■◆◆★■,采访对象也是有一定诉求的。从7月底到8月中旬,我看了这段时间关于灵华的报道以及她的小红书、微博上的动态◆■■★★◆,能看到她是一个挺二次元◆■◆★★、网感很强又比较活泼的女孩子。我当时是私信了灵华的小红书和微博。我在之前的报道里看到,她一直在搜集网暴者的证据,会非常频繁地去浏览各种社交平台。我在小红书给她发了一条信息,40分钟后她就回复我了,跟我讲她最近好多了■◆◆★,可以跟我交流,我们就加上了微信。

  同日晚间,澎湃新闻采访到郑灵华的本科导师和师姐,通过侧面描述回忆郑灵华生前和经历网暴的种种,是去世消息传出后最快联系到亲友的媒体。

  7月14日晚,郑灵华通过网友私信得知两名抖音用户将她的照片盗用,并制成了教培机构招生短视频,视频中她被描述成一位高考失利后取得大专录取通知书的励志学生。她随即向该平台投诉★◆★,第一时间报警并在小红书上公布侵权者。但抖音回复“投诉失败”,盗图用户还将她列入黑名单。照片陆续被多个营销号盗用,并在网络上大量扩散。

  2022年7月13日,杭州女孩郑灵华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她在第一时间内赶往医院,分享给躺在病床上的爷爷★◆■,用照片记录下这一温情时刻,并发布到个人小红书账号。此时的她留着一头粉色长发。

  灵华习惯给自己做日程表,有比较明确的学习计划,也努力在遭受网络暴力之后恢复到原来的学习节奏。当时就想尽量不要影响到她的时间,后来她选了一家离她比较近的星巴克■★■■◆。

  钱江晚报潘璐:当时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是希望让更多人关注到网络暴力这个话题,除了老生常谈的维度之外,我们能不能探索更多的东西?包括我们自己在网络空间使用键盘评定★◆■■■、评价、判断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什么?我跟灵华的年纪相仿,也是互联网原住民,所以当时也想在网络暴力之外探索:这个女孩原本非常依赖网络★★■◆■,而她认为很美好的的网络世界被打碎后,她成为一个孤军奋战的维权者时,会遭遇什么样的事情◆★■◆★?包括在对话中我们了解到,在遭受网络暴力之前■■★★◆,她在生活中已经遭遇过被贴标签的事情和相似的语言暴力。

  7月14日下午4点52分★★★■■★,一个拥有30余万粉丝的百家号认证博主发布了一条“我的硕士录取通知书”动态,只有3张配图:分别为郑灵华俯着身子和爷爷说话、郑灵华握着爷爷的手的特写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内页,“郑灵华■■■◆★◆”3个字也未打马赛克模糊处理。该条推文在两天内达到近300万阅读量,评论区内有多条攻击性言论。

  2月22日,南风窗以郑灵华为切入点◆◆■■,联系过往女性受害案例■★■◆■,发表了评论,提到了“羞辱★■◆★”,分析女性为何摆脱不了“黄谣”中伤,以及如何不让女性遭遇黄谣的污蔑。

  在三篇报道发布后★◆■◆,郑灵华维权得到各平台有效助推,但在网民力挺维权的众声下仍掺杂着肆意泛滥的谣言恶评。郑灵华逐个私信、回复攻击自己的网友,要求删除恶评、向她道歉,回应她的却是二次攻击伤害。

  3月8日,距媒体集中发稿半月后,极昼工作室另辟蹊径■★,对网暴受害者群体进行延伸报道,记录他们的创伤和难以走出的阴影◆◆■◆■,再次敲响社会对网暴的警钟。

  北青深一度李一鸣★◆■:最开始还是一种偏逝者的操作想法。铺开找人,采了一两天◆★★,采到了一些人的时候,尤其在进入到最后写稿★■,角度就逐渐地明确了。最开始跟编辑确定的也是网暴的潮水会冲到这★◆■◆,又冲到那里的感觉。

  钱江晚报潘璐:网络暴力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每次大家关注的内容也都比较相似:被网暴者经历了什么、维权过程中碰到了哪些困难、网络暴力给他们造成了哪些伤害、网络暴力维权之难这几块★★★◆◆■。去采访的时候虽然打了提纲,但心里是没有底的,觉得问题有点同质化。

上一篇:如何报道北京奥运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至:
返回顶部